30 5月 2010

水源市場燕玉服飾修改

阿姨看我賊頭賊腦,問我哪來的?
我說我們是來畫畫的
他說歡迎啊,店裡隨便畫
問可不可以畫她
之前被一個包水餃阿姨拒絕,很擔心又被拒絕
沒想到她很爽快答應了

想裝熟,用癟腳的國台語跟阿姨邊聊邊畫
畫完後請他簽名
她說簽店名可以打廣告
(看字那麼整齊 就知道不是我的)
希望大家去了都有豔遇
水源市場2樓 "燕玉服飾修改"

濕答答的街頭藝人考試

今天北市街頭藝人考試
雖然昨天就有下雨的心理準備
但老天也下的也太盡興了~

把東西都淋濕了
只好越移越裡面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










終於結束了~~~
一行人前往安和路附近的雲南料理大吃一頓
結束這濕答答的街頭藝人考試

感謝所有冒著風雨前來陪考以及讓我畫的所有朋友們<(_ _)>

27 5月 2010

士傑+孝敏


受高人指點之後
(喝酒聊天到Am2:00.今天上班難得沒遲到打瞌睡)
比較抓到一點訣竅

線稿20min,上色40min!
total一小時
最大敗筆就是那個POP字
從小寫字的評語就是鬼畫符 名不虛傳

26 5月 2010

25 5月 2010

24 5月 2010

ED恭喜你阿~~

這張重點是ED內心的眼神
先用鉛筆打了草稿
後來找不到橡皮
沒想到色鉛筆一下去都黑了
而且我的copic太少了..沒有花的顏色
總之 恭喜恭喜(^^)

23 5月 2010

每個人都免不得變成大人


...這是由於這些大人的緣故。
這些大人們就愛 數目字。

這些大人們就愛數目字。當你對大人們講起你的一個新朋友時,
他們從來不向你提出實質性的問題。
他們從 來不講:「他說話聲音如何啊?
他喜愛什麼樣的遊戲啊?他是否收集蝴蝶標本呀?」
他們卻問你:「他多大年紀呀?弟兄幾個呀?
體重多少呀?他父親挣多少錢 呀?」
他們以為這樣才算瞭解朋友。
如果你對大人們說:
「我看到一幢用玫瑰色的 磚蓋成的漂亮的房子,
它的窗戶上有天竺葵,屋頂上還有鴿子…」
他們怎麼也想像不出這種房子有多麼好。
必須對他們說:「我看見了一幢價值十萬法郎的房子。」 
那麼他們就驚叫道:「多麼漂亮的房子啊!」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大嬸問: 你兒子是作什麼行業呢?
「x#$%x,就是@#%^^$%^$%^$%^$」她解釋;
大嬸聽不懂.
她說:「他現在年薪1000000
大嬸「  真是不錯的工作阿,」


大大問: 他女朋友是那一個阿?
「就是x#$%x,那個」他解釋;
大大猜不到.
他說:「34D那個
大大 喔~看到了」

22 5月 2010

政治人物似顏繪

嘗試用褐色畫線搞
覺得感覺不錯
很多顏色必須一起變淡
可是手邊又沒有那麼多顏色

胡市長好娃娃臉~~

心有戚戚焉

今天又剛好逛到潘老大的文章

快 樂和即興的活

有一個認識十幾 年的老朋友在前幾天跑來家裡找我,他說我一直都在做自己想做的事,從以前玩音樂,到現在畫圖;如果到了蓋棺論定的時候,一定覺得這一生不會後悔,沒有白 活。我說對呀對呀,我很幸運,很感恩,認為身邊的親朋好友都非常包容我的為所欲為。

我 突然想到一個問題,為什麼我可以這樣?為什麼很多人想做自己的事,或是想過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人生卻不行?身邊有太多的人都有婚姻、兒女、家庭、學業和瑣 碎、狗屁倒灶的問題,工作也不是自己真正喜歡的,就好像業務、賣房子,有幾個人可以摸著自己的良心說自己真正的愛「賣房子」?有些人到了七八十歲才拿起吉他,或拿起畫筆,或打開書本,才 驚覺自己的前大半輩子都是在做自己不喜歡的事,如果市儈一點,其實也沒賺多少錢。那麼,到了快要死掉前,才後悔:幹!為什麼不早一點做自己想要做的事?

前 天鴨比也跟我聊到類似這樣的事。有一個高中生考上了台大法律,可是他喜歡數學,家人希望他讀台大電機,他快瘋了,不知道要怎麼辦,每天都很不快樂。後來, 研究所就選擇了美術系,靠,他真的瘋了。

我 的這個朋友打電話給李宗盛,李宗盛跟他說:「什麼是你快樂的,就去做吧,我也沒有什麼更多的建議。」是呀,人生畢竟不會很長。如果每個人都可以活到90歲,分成三個階段,第一個30年是為爸媽而活,第二個30年是為另一半和小孩而活,第三個30年才「有可能」為自己而活,呃……如果可以為了自己而活,或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,可以開始,也 不賴。

我 年輕的時候看過爵士吉他大師JOE PASS的教學帶,他教到一半,突然說:「好,今天就講到這裡,我現在肚子餓了,要去吃飯。」那幾句話的力道比教人彈爵士吉他還要來得夠力,對我來 說,是一個頗大的衝擊。那個時候,覺得很酷。因為,不管什麼時候,都可以結束,也都可以開始,更簡單一點的說,就是「我現在就要去這樣做了。」

這 樣。

20 5月 2010

留下什麼 我們就變成什麼樣的大人



因為我主要活動範圍 除了教室 ...就是餐廳吧
許多場景我甚至連在哪裡都不知道
很不健康的高中時期

但是多少留下了一些 讓現在心裡還會發熱的東西 

以後我的小孩上了高中
我會叫他用力的玩
去戀愛去失戀
去混社團 去延畢
希望他能留下的東西比我多
(不要變成銳寶貝就好~)

練習

17 5月 2010

安迪哥

金剛手菩薩

我的師父媽媽要我把金剛手菩薩畫成Q版
..真的考倒我了

第一次畫神明
如果是彌勒佛就很好畫Q吧
除了把祂改成笑的以外
想不到太多點子~
希望這樣沒有對神明不敬阿

16 5月 2010

ED 2





ED說我把自己畫比較帥
所以一定要補償他

小白



從米豆來的名字框
這樣可以少畫身體~~
但是字怎麼寫就是很醜
沒想到從前以為會被淘汰的pop海報字
成為一大障礙

閎閎

14 5月 2010

Finding Forrester



我們遠離夢想
因為害怕失敗
或者是更糟
因為害怕成功...

12 5月 2010

09 5月 2010

畫璇璇


哈 我畫的是璇璇的姊姊吧

畫廣仲

廣眾的臉
是練習誇張很好的入門
幾乎亂畫都知道是他
例如這張失敗的練習

08 5月 2010

什麼是Caricature


Lenn Redman:什麼是Caricature
藉由強調一個人與他人的不同特徵
將一個人的特點誇張化
要注意
特點誇張化並不是"缺點誇張化"
100多年前Caricature畫家
是藉由Humor漫畫來殘酷的批評,甚至侮辱對象
然而
今天Caricature畫家是For Fun而畫(還有$$)

很多人認為Caricature勢必要將臉部變形(distortion)
但我認為並非如此
Caricature是誇張而非變形
誇張是將事實強化
而變形則扭曲了事實

例如你把一個圓眼睛畫的超大超圓
你是誇張了事實
如果你把它畫的又小又窄
那就是扭曲事實的變形

但不可否認
有一些具有傑出創意的畫家
不但能成功地運用變形
且保留人物誇張的特徵


文章來源 :How to dra Caricature s by Lenn Redman

畫小小彬

07 5月 2010

潘大的圖書館

潘大的家真是有如寶庫一般
Caricature,繪畫相關資料自然是不在話下

為了研究人體動態
所收藏的AV也是令人大開眼界
今天不但搜刮了好多本Caricature的書
還見識了Jimi Hendrix的Purple Bird

收獲太豐富了 !!

05 5月 2010

畫雅惠



哈~有顆球跑了

哈佛最受歡迎的選修課是「幸福課」

來源

哈佛最受歡迎的選修課是「幸福課」

出人意料,哈佛最受歡迎的選修課是「幸福課」,聽課人數超過了王牌課《經濟學導論》。教這門課的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年輕講師,名叫泰勒•本•沙哈爾(TalBen-Shahar,Ph.D.),哈佛大學哲學與心理學博士。在一周兩次的「幸福課」上,本•沙哈爾沒有大講特講怎麼成功,而是 深入淺出地教他的學生! ,! 如何更快樂、更充實、更幸福。

本•沙哈爾自稱是一個害羞、內向的人。

「在哈佛,我第一次教授積極心理學課時,只有8個學生報名,其中,還有2人中途退課。第二次,我有近400名學生。到了第三次,當學生數目達到850人時,上課更多的是讓我感到緊張和不安。特別是當學生的家長、爺爺奶奶和那些媒體的朋友們,開始出現在我課堂上的時候。」

本•沙哈爾成了「哈佛紅人」。校刊和《波士頓環球報》等多家媒體,報導了積極心理學課在哈佛火爆的情景。「幸福課」為何會在哈佛大受歡迎?


我們越來越富有,可是為什麼還是不開心呢?


「我曾不快樂了30年。」本•沙哈爾這樣說自己。他也! 是! 哈佛的畢業生,從本科讀到博士。在哈佛,作為三名優秀生之一,他曾被派往劍橋進行交換學習。他還是個一流的運動員, 在社團活動方面也很活躍。但這些並沒有讓他感到持久的幸福。他坦言,自己的內心並不快樂。


「最初,引起我對積極心理學興趣的是我的經歷。我開始意識到,內在的東西比外在的東西,對幸福感更重要。通過研究這門學科,我受益匪淺。我想把我所學的東西和別人一起分享,於是,我決定做一名教師。」


在本•沙哈爾第二次開設「幸福課」的2004年,哈佛校! 報! 上有一篇報導:《學校面臨心理健康危機》,標題下的 導語說:在過去的一年,絕大多數學生感到過沮喪和消沉。文章引述了一位學校舍區輔導員寫給舍區主管的信。


「我快覆沒了。」這位輔導員寫道。在他分管的社區內,有20個學生出現了心理問題。一個學生因為嚴重焦慮而無法完成學期作業;另一個學生因為精神崩潰而錯過三門考試……社區主管把這封信轉給了哈佛校長,並強調該社區的問題並不是特例。


一位曾患嚴重焦慮和情緒紊亂的哈佛畢業生說:大多數哈佛學生還沒意識到,即使那些表面看來很積極、很棒的學生,也很有可能正在被心理疾病折磨著,即使你是他最要好的朋友,也未必意識到他有心理問題。


「在內心深處,我經常覺得自己會窒息或者死去。」這名學生說。她時常不明原由地哭泣,總要把自己關起來才能睡覺。她看過幾個心理醫生,試過6種藥物,休學兩個月,來應付自己的心理問題。


「我是一個成績優異的哈佛精神病患者。」她這樣描述自己。


有個名叫瑪麗亞的哈佛女生,在宿舍內自殺,年僅19歲。她的室友回憶說:就在自殺前一晚,瑪麗亞和班裡同學談論天氣時,還表現得十分開心的樣子。「她看起來很好。她在聽音樂,調子好像還很歡快。」


哈佛一項持續6個月的調查發現,學生正面臨普遍的心理健康危機。調查稱:過去的一年中,有80%的哈佛學生,至少有過一次感到非常沮喪、消沉。47%的學生,至少有過一次因為太沮喪 而無法正常做事,10%的學生稱他們曾經考慮過自殺……。


「我們越來越富有,可是為什麼還是不開心呢?」這是令許多美國人深感困惑的問題。據統計,在美國,抑鬱症的患病率,比起20世紀60年代高出10倍,抑鬱症的發病年齡,也從上世紀60年代的29.5歲下降到今天的14.5歲。而許多國家,也正在步美國後塵。1957年,英國有52%的人,表示自己是經常幸福,而到了2005年,只剩下36%。但在這段時間裡,英國國民的平均收入卻提高了3倍。

我們來到這個世上,到底追求什麼才是最重要的?



本•沙哈爾堅定地認為: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標準,是所有目標的最終目標。


「人們衡量商業成就時,標準是錢。用錢去評估資產和債務、利潤和虧損,所有與錢無關的都不會被考慮進去,金錢是最高的財富。但是我認為,人生與商業一樣,也有盈利和虧損。 」


「具體地說,在看待自己的生命時,可以把負面情緒當作支出,把正面情緒當作收入。當正面情緒多於負面情緒時,我們在幸福這一『至高財富』上就盈利了。」


「長期的抑鬱,可以被看成是一種 『情感破產』。整個社會,也有可能面臨這種問題,如果個體的問題不斷增長,焦慮和壓力的問題越來越多,社會就正在走向幸福的 『大蕭條』。」


一項有關「幸福」的研究表明,人的幸福感主要取決3個因素:「遺傳基因、與幸福有關的環境因素以及能夠幫助我們獲得幸福的行動。而積極心理學,可以幫助人們活得更快樂、更充實。幸福,是可以通過學習和練習獲得的。」


本•沙哈爾說:「我知道它是可行的,因為, 它已深深地幫助了我。」


我們的很多課,都在教學生如何更好地思考、更好地閱讀、更好地寫作,可是為什麼就不該有人教學生更好地生活呢?把艱深的積極心理學學術成果簡約化、實用化,教學生懂得自我幫助,這是本•沙哈爾開設「幸福課」的初衷。


幸福,應該是快樂與意義的結合!


讓本•沙哈爾對幸福的理解,發生根本轉變的起因,是他早年的一次重要經歷。


16歲那年,在以色列長大的本•沙哈爾,獲得了全國壁! 球! 賽的冠軍。在長達5年的訓練中,空虛感如影相伴,他一直覺得生命中缺少了什麼。雖為此悶悶不樂,但他仍堅信:無論身體或心理都要堅強, 才能最終取勝;而勝利,一定會帶來充實感,也能讓自己最終幸福。


終於,本•沙哈爾如願以償,奪冠後的他欣喜若狂,和家人、朋友舉行了隆重的慶賀。那時,他對自己的理念更加深信不疑:成功可以帶來快樂,過去所受的種種苦痛,都是值得的。


「可是就在那天晚上,睡前我坐在床上,試著再回味一下無限的快感。可是突然間,那種勝利的感覺,那種夢想成真的喜悅,所有的快樂,都消失得無影無蹤。我的內心,忽然又變得很空虛,只有迷惘和恐懼。淚水湧出,不再是喜極而泣,而是傷心難過。在如此順意的情況下,尚不能感到幸福的話,那我將到何處,去尋找我人生的幸福?」


他極力讓自己鎮定,並告訴自己這只是暫時的神經過敏。但在接下來的日子裡,他仍沒有找回快樂;相反,內心的空虛感越來越重。慢慢地他發現:勝利,並沒為他帶來任何幸福,他所依賴的邏輯徹底被打破。


「從那時起,我開始對一個問題非常著迷:如何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?」


本•沙哈爾注意觀察周圍的人,誰看起來幸福,他就向誰請教。他讀有關幸福的書,從亞里士多德到孔子,從古代哲學到現代心理學,從學術研究到自助書籍等等。最後他決定去大學主修哲學和心理學。


他的幸福觀,逐漸清晰起來:幸福,應該是快樂與意義的結合。


「一個幸福的人,必須有一個明確的、可以帶來快樂和意義的目標,然後努力地去追求。真正快樂的人,會在自己覺得有意義的生活方式裡,享受它的點點滴滴。」

本•沙哈爾竟然從漢堡裡,總結出了4種人生模式


當年,為了準備重要賽事,除了苦練外,他須嚴格節制飲食。開賽前一個月,只能吃最瘦的肉類,全麥的碳水化合物,以及新鮮蔬菜和水果。他曾暗中發誓,一旦賽事完了,一定要大吃兩天「垃圾食品」。比賽一結束,他幹的第一件事,就是奔到自己喜愛的漢堡店,一口氣買下4只漢堡。當他迫不及待地撕開紙包,把漢堡放在嘴邊的剎那,卻停住了。因為他意識到,上個月,因為健康的飲食,自己體能充沛。如果享受? F? 換e漢堡的美味,很可能會後悔,並影響自己的健康。望著眼前的漢堡,他突然發現,它們每一種都有自己獨特的風味,可以說,代表著4種不同的人生模式。


第一種漢堡,就是他最先抓起的那隻,口味誘人,但卻是標準的「垃圾食品」。吃它等於是享受眼前的快樂,但同時也埋下未來的痛苦。用它比喻人生,就是及時享樂,出賣未來幸福的人生,即「享樂主義型」


第二種漢堡,口味很差,裡邊全是蔬菜和有機食物,吃了可以使人日後更健康,但會吃得很痛苦。犧牲眼前的幸福,為的是追求未來的目標,他稱之為「忙碌奔波型」


第三種漢堡,是最糟! 糕! 的,既不美味,吃了還會影響日後的健康。與此相似的人,對生活喪失了希望和追求,既不享受眼前的事物,也不對未來抱期許,是「虛無主義型」

會不會還有一種漢堡,又好吃,又健康呢?那就是


第四種「幸福型」漢堡。

一個幸福的漢堡,是即能享受當下所做的事,又可以獲得更美滿的未來。

 

不幸的是,據本•沙哈爾觀察,現實生活中的大部分人,都屬於「忙碌奔波型」。人們習慣性地去關注下一個目標,而常常忽略了眼前的事情。本•沙哈爾經常講「蒂姆的故 事」,在這個故事裡,晃動著 許多人熟悉的影子。


蒂姆小時候,是個無憂無慮的孩子。但自打上小學那天起,他忙碌奔波的人生就開始了。父母和老師總告誡他,上學的目的,就是取得好成績,這樣長大後,才能找到好工作。沒人告訴他,學校可以是個獲得快樂的地方;學習,可以是件令人開心的事。因為害怕考試考不好,擔心作文寫錯字,蒂姆背負著焦慮和壓力。他天天盼望的,就是下課和放學。他的精神寄托就是每年的假期。


漸漸地,蒂姆接受了大人的價值觀。雖然他不喜歡學校,但還是努力學習。成績好時,父母 和老師都誇? L? A同學們也羨慕他。到高中時,蒂姆已對此深信不疑:犧牲現在,是為了換取未來的幸福;沒有痛 苦,就不會有收穫。當壓力大到無法承受時,他安慰自己:一旦上了大學,一切就會變好。


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時,蒂姆激動得落淚。他長長吁了一口氣:現在,可以開心地生活了。但沒過幾天,那熟悉的焦慮又捲土重來。他擔心在和大學同學的競爭中,自己不能取勝。如果不能打敗他們,自己將來就找不到好工作。


大學四年,蒂姆依舊奔忙著,極力為自己的履歷表增光添彩。他成立學生社團、做義工,參加多種運動項目,小心翼翼地選修課程,但這一切完全不是出於興趣,而是這些科目,可以保證他獲得好成績。


大四那年,蒂姆被一家著名的公司錄用了。他又一次興奮地告訴自己,這回終於可以享受生活了。可是他很快就感覺到,這份每週需要工作84小時的高薪工作,充滿壓力。他又說服自己:沒關係,這樣幹,今後的職位才會更穩固,才能更快地升職。當然,他也有開心的時刻,在加薪、拿到獎金或升職時。但這些滿足感,很快就消退了。


經過多年的打拼,蒂姆成了公司合夥人。他曾多麼渴望這一天。可是,當這一天真的到來時,他卻沒覺得多快樂。蒂姆擁有了豪宅、名牌跑車。他的存款一輩子都用不完。


他被身邊的人認定為成功的典型。朋友拿他當偶像,來教育自己的小孩。可是蒂姆呢,由於無法在盲目的追求中找到幸福,他乾脆把注意力集中在於眼下,用酗酒、吸毒來麻醉自己。他盡可能延長假期,在陽光下的海灘一呆就是幾個鐘頭,享受著毫無目的的人生,再也不去擔心明天的事。起初,他快活極了,但很快,他又感到了厭倦。


做「忙碌奔波型」並不快樂,做「享樂主義型」也不開心,因為找不到出路,蒂姆決定向命運投降,聽天由命。但他的孩子們怎麼辦呢?他該引導他們過怎樣的一種人生呢?蒂姆為此深感痛苦。


為什麼當今社會有那麼多「忙碌奔波型」的人呢?本•沙哈爾這樣解釋:因為人們常常被「幸 福的假象」所蒙蔽。


我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和文化背景是這樣的:假如孩子成績全優,家長就會給獎勵;如果員工工作出色,老闆就會發給獎金。人們習慣性地去關注下一個目標,而常常忽略了眼前的事情,最後,導致終生的盲目追求。然而一旦目標達成後,人們常把放鬆的心情,解釋為幸福。好像事情越難做,成功後的幸福感就越強。不可否認,這種解脫,讓我們感到真實的快樂,但它絕不等同於「幸福」。


它只是 「幸福的假象」。這就好比一個人頭痛好了之後,他會為頭不痛而高興,這是由於這種喜悅,來自於痛苦的前因。「忙碌奔波型」的人,錯誤地認為成功就是幸福,相信目標實現後的放鬆和解脫,就是幸福。因此,他們不停地從一個目標奔向另一個目標。


在本•沙哈爾看來,尋找真正能讓自己快樂而有意義的目標,才是獲得幸福的關鍵。

他們把物質與財富,放在快樂和意義之上


在課堂上,本•沙哈爾不斷地向聽講者發問:

『我們可以不停地追問「為什麼」,來反思自己所追求的東西:可以是大房子、升職或任何其他的目標。看看要問多少個「為什麼」,才能落到「幸福」的追求上? 問問自己,我做的事情,對我有意義嗎?它們給我帶來了樂趣嗎?我的內心,是否鼓勵我去做不同的嘗試?是不是在提醒我,需要徹底改變目前的生活?』


本•沙哈爾的哲學老師在他畢業時,給了他一點忠告:「生命很短暫,在選擇道路前,先確定自己能做的事。其中,做那些你想做的。然後再細化,找出你真正想做的。最後,對於那些真正、真正想做的事,付諸行動。」 


本•沙哈爾也這樣教他的學生,如何尋找能發揮自己優勢和熱情的工作。


用以下三個關鍵問題,先來問問自己:


一,什麼帶給我意義?

二,什麼帶給我快樂?

三,我的優勢是什麼?


並且要注意順序。然後看一下答案,找出這其中的交集點,那個工作,就是最能使你感到幸福的工作了。


10多年前,本•沙哈爾遇到過一個年輕人。他是一名律師,在紐約一家知名公司上班,並即將成為合夥人。坐在他的高級公寓裡,中央公園 的美景一覽無餘。年輕人非常努力地工作,一週至少工作60個小 時。


早上,他 掙扎著起床,把自己拖到辦公室,與客戶和同事的會議、法律報告與合約事項,佔據了他的每一天。當本•沙哈爾問他,在一個理想世界裡還想做什麼時,這 名律師說,最想去一家畫廊工作。


「難道 說,現實世界裡找不到畫廊的工作嗎?」年輕人說不是的。但如果在畫廊工作,收入會少許多,生活水平也會下降。他雖對律師樓很反感,但覺得沒其他選擇。


因為被一個不喜歡的工作所捆綁,所以他每天並不開心。在美國,有50%的人對自己的工作不甚滿意。但本•沙哈爾認為,這些人之所以不開心,並不是因為他們別無選擇,而是他們的決定,讓他們不開心。


因為他們把物質與財富,放在了快樂和意義之上。


「金錢和幸福,都是生存的必需品,並非互相排斥。」他說。


他進一步說,通常在越感興趣的事情裡,人就越能發揮自己的天賦,越能做得持久。人一旦有了熱情,不但動機堅定,連做事效率也會提高。舉例講,一個熱愛學習的學生,可以在學習中享受創造的愉悅, 而這快樂的成果,還可以幫他取得好成績,助其獲得未來的幸福。在親密關係中也一樣,兩個人共享著愛情的美好,並促進彼此的成長和發展。


  許多研究表明,一個幸福的人,在生活的各個層面上都會很成功,包括婚姻、友誼、收入、工作表現以及健康。幸福與成功,存在強烈的相互作用,無論是工作上還是感情上的成功,可以帶來幸福;而幸福本身, 也能帶來更多的成功。


本•沙哈爾總結出這樣三種工作境界:賺錢謀生、事業、使命感

01 5月 2010